现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普中新闻 -> 图文快讯 -> 正文
【字号:||
“新”光熠熠 芳华初绽|普陀中学开展“传帮带”青年教师学期初汇报课展示活动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5-03-19 10:01  来源: 访问:

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时代浪潮中,“三新课堂”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青年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新生力量,是推动这一教育变革落地生根的重要生力军。为全面了解“传帮带”青年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理念的理解与践行能力,进一步夯实他们的教育教学基本功,落实“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检验青蓝工程阶段性成果,加快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3月3日—3月18日,教师发展处组织开展了历时3周的青年教师汇报课展示活动。

一堂汇报课是青年教师的用心之作,是师徒二人的默契合作,是师生同谱的一首歌。13位青年教师在师傅们的悉心指导下,各显身手,充分展示了教学水平的阶段性提升,学生们在丰富的活动、巧妙的探析中收获知识,收获快乐。

语文组的应璐琳老师以“解读有道,下笔有方”为题,重点探讨了散文化小说简答题复习策略。她通过回顾教材篇目带领学生回忆散文化小说的主要特征,对标高考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小说冯至《江上》进一步梳理答题思维路径,以典型例题训练强化巩固知识框架,提升学生相关的鉴赏和应试能力。在整个过程中,应老师立足学生学情,做到了教考衔接,详细地展示了复习教学的实施过程和方法,学生也做到了练中有学,学中有得。



语文组解晓峰老师以诗句为引,娓娓道来,引领同学们进入林庚先生《说“木叶”》的学习。课堂设置四个环节,科学完整,结构层层深入。一是【厘清“木叶”文本链条】,解老师带领同学们以问题为线勾连文本,用图示清晰展现文本脉络,创造性地总结出“以问带论”的思维方式和“以诗为论”的例证方式,为同学们学习阅读学术类文章提供了思维路径。二是【辨明“木树”不同之处】,在这一环节,解老师循循善诱,以极富感染力的语言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诗歌中领略“木叶”“树叶”“落叶”“落木”几个概念的不同之处,充分展现语文课堂的语文味道。三是【疑“木叶”,展思辨】,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林庚先生关于“木叶”的定论,并旁征博引小心求证,最后解老师为同学们们补充权威观点佐证质疑,有效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四是【明《说“木叶”》,以致用】,老师结合课堂学习科学设置随笔练习作业,让学习发生,让教学落地。

语文组赵煜熠老师本节课带领学生深入剖析曹禺经典剧作《雷雨》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分析周朴园与侍萍的戏剧语言、潜台词及矛盾冲突,揭示人物在阶级压迫与封建伦理下的复杂性格。课堂以情境任务驱动,如补拍回忆片段、解读潜台词、讨论“撕支票”的象征意义等,引导学生探究悲剧根源——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异化,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悲悯”主题的双重性:既是对弱者的共情,也是对压迫者的清醒审视。最终通过领悟经典文学对人性多面性的深刻刻画,培养用悲悯视角观照社会现实的思辨能力。

英语组张琬婷老师进行必修二Unit5《The Virtual Choir》的课堂教学。本节课以学生大合唱图片导入,询问学生合唱心情后,用视频引出虚拟合唱,激发学生兴趣。Pre-reading环节让学生围绕5W1H自主提问并呈现在黑板。While-reading环节,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完成时间轴。还借助AI技术,让发起者介绍诞生史。课程结尾学生就相关话题辩论,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英语组魏柯娜老师本节课的上课主题是英语必修三读思课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 读前以“每年你会庆祝什么节日?”为导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读中环节先阅读正文部分三个段落并解决相应的问题,再基于文本结构,判断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段落,并让学生为文章取合适的标题。读后学生针对“如何看待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庆祝外国节日”展开讨论,强调庆祝节日的重要性,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英语组郑芸婧老师本堂课为必修三第一单元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的读写课程,阅读文章主题为My Amazing Naadam Experience。课程以学生最终需完成的写作任务为导入,旨在让学生从课程伊始即明确学习目标,并通过深入分析文章的内容结构及语言特色,逐步提升其关于“印象深刻的节日经历”的写作技巧和能力。此次写作任务与学校75周年纪念系列活动紧密相关,内容源于学生亲身经历,结合从文章中提炼的句型,使写作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从而降低了写作难度。

物理组刘书唯老师本节课围绕行星运动规律展开,引入“荧惑守心”等历史天文现象及火星逆行问题,回顾人类对天体运动的认知历程,结合地心说、日心说主要内容分析两者的局限性。随后聚焦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结合数据与例题阐释定律的应用。最后通过近似处理将椭圆轨道简化为匀速圆周运动,深化学生对行星运动规律的理解,培养科学思维与模型建构能力。



化学组杜萧萧老师以“结构决定性质”为核心,系统探究烷烃的组成、结构与性质。通过球棍模型搭建,学生直观认识烷烃的碳链结构、σ键稳定性;结合甲烷燃烧与取代反应实验,理解烷烃的典型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及取代反应)。教学中融入“物理性质递变规律分析”,引导学生从分子间作用力角度解释烷烃熔沸点变化。课堂注重学科思维培养,借助数字化实验模拟取代反应机理,突破空间想象难点,并通过生活实例(如天然气应用)关联实际,激发学生从“结构-性质-用途”维度建立有机化学学习框架,为后续烃类学习奠定基础。

政治组赵勇金老师本节课以“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为核心,通过案例分析与互动探究,引导学生理解继承制度的法律规范与社会价值。课程设计分为三部分:‌情境导入‌:以“小潘继承债务”等生活化案例引发思考,探讨继承权与债务清偿的法律边界‌。‌知识解析‌:对比法定继承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优先)与遗嘱继承形式(自书、代书、录音等),结合民法典新规(如公证遗嘱效力调整)深化法律认知‌。‌实践升华‌:通过小组模拟遗产纠纷调解,强调“互谅互让、公平分配”原则,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法治意识与家庭责任并重‌。本堂课以真实案例串联知识,注重法律推理与伦理思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政治组董黎航老师本堂课通过“电信诈骗”这一热点时政,引导学生探究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明确国家的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以议题式教学展开,围绕“虽远必诛,有罪必惩——从电信诈骗解读人民民主专政”这一核心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反诈意识。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并提高公共参与意识。



历史组雷飞鸿老师本课以狄更斯名作《双城记》进行导入,从背景、过程和影响三个方面展开讲解。指出了工业革命发生的时代背景及其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历史原因。通过介绍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就,展示了两次工业革命给生产力带来的巨大飞跃。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揭示了工业革命对于生产关系和社会生活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并为后续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做了铺垫。

地理组沈姝辰老师以《做一名合格的“吃瓜人”》为题,以朱家尖西瓜为例,生动讲解农业区位因素。课程从自然、社会经济以及科技因素入手,分析朱家尖西瓜品质优良的原因,并探讨其种植条件与区位变化的关系。最后,老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讨论并选择适合种植西瓜的区域,激发学生的地理思维与实践能力。课程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视角。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粮食安全成为近年来高考地理热门考点。地理组许璐宁老师本堂课针对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这一知识点进行二轮小专题复习。通过梳理我国耕地资源概况及粮食安全问题解决思路构建思维框架,并结合湖南省22年高考真题对“耕地非粮化”进行讲解,训练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培养答题思维和解题技巧,以强化其粮食安全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最终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13位授课老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策略各不相同,有的课堂生动活泼,波澜起伏;有的课堂朴实自然,含而不露;有的课堂设计巧妙,过渡自然,浑然天成。

汇报课活动后,授课教师与参与听课的领导、学术指导中心导师及时进行了交流研讨。领导和导师结合听课情况对每一位青年教师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后续教师发展处还将利用青年夜校学习进一步开展教学反思交流会,通过听课评课增进了解,互评互学,力求教研活动落在实处。

“青蓝”携手,行稳致远。希望每一位青年教师都能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更好地绽放属于自己的教育芳华,也愿诸位青年教师,漫漫教学路上不忘初心,一往无前!